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关于国内电子和电声音乐发展的思考和分析

来源:电子设计工程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0-12 03:2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电子音乐和电声音乐技术应用及艺术创作在国内起步较晚,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之前,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没有延伸到音乐领域。所以,电子音乐和电声音乐是在七十年代末、八十年代初

电子音乐和电声音乐技术应用及艺术创作在国内起步较晚,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之前,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没有延伸到音乐领域。所以,电子音乐和电声音乐是在七十年代末、八十年代初、中期才开始起步。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,电子音乐和电声音乐在技术上已经日趋完善,在艺术创作上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,并取得了丰硕成果。

本文主要是对电子音乐和电声音乐各自的特点、发展过程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对比分析,从而有助于人们对二者能有全面的了解,并对其未来发展能有初步判断和理性认识。

一、电子音乐、电声音乐简述。

1.基本含义

电子音乐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、数字音频技术、作曲技术创作和制作的音乐。它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,极大拓宽了音乐创作的路径,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体验和感受。同时,网络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电子音乐的创新,网络平台的作用也使更多的人们对电子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电声音乐是指由通电乐器演奏的音乐。主要乐器由电吉他、电钢琴、电子鼓、电贝司组成。有时还可以把其它传统乐器改造为通电乐器。如,把小提琴、萨克斯等乐器通电后,使其音量和音质发生变化而成为电声乐器。

电声音乐主要以演奏流行、爵士、摇滚等风格的乐曲为主。因其金属般的音色和强烈的节奏,嬉皮士表演风格和豪放自由的演唱方式深受年轻人喜爱,顺应了当代青年人的审美观念和心理需求,所以,电声音乐有着庞大的爱好群体,并且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。

2.表现特征

电子音乐和电声音乐的表现特征不同。电子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幻觉、太空、神奇、虚无缥渺的感受和体验。它的音色丰富而变幻莫测,几乎可把任何声音材料都作为音乐的表现元素,再利用合成器、效果器来制作出具有表现意义的音色。在音乐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面,突破了传统音乐的规律和法则,更接近于现代音乐的思维和表现方式。电子音乐需要借助音频设备,如,合成器、音序器、效果器、调音台、录音机、音箱等设备来完成作品,而不再使用传统乐器和乐队。它可以是在音乐厅现场表演,也可以是录音棚制作合成。

电声音乐的音色穿透力极强,犹如发出光亮的金属声,再加上高分贝、大音量,能产生强烈的震撼效果。特别适合于在大型广场、体育场馆表演,也更适合于和观众进行现场互动来活跃气氛。

3.传播方式

电子音乐虽然可以在音乐厅现场演出,但是,由于其表演可看性较差,所以,主要还是以在录音棚完成制作后,再在各种媒体和载体上播放为多见。

电声音乐的传播方式也分两种,一种是“线上”,一种是“线下”。“线上”是指通过网格平台依靠粉丝的点击、转载和下载传播。“线下”是指在网络平台之下,由投资方、赞助方、主办方、演出方共同举办大型音乐节或专场音乐会;或是录制成音像制品通过市场渠道发行销售来传播。

4.受众和从业主体

电子音乐受众主体多是专业音乐人士,电子音频工作者、专业教师和电子音乐爱好者等。而创作者也多是作曲理论专业出身,有创作能力和一定的工科基础,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的专业人士。

电声音乐的受众主体是流行音乐爱好者、摇滚乐、爵士乐爱好者,以大、中学生、社会青年居多,也有少数音乐专业人士。从业者的出身也多是歌手,吉他手、鼓手、键盘手等,因此,创作和演奏水平参差不齐。其中,音乐专业出身的歌手、乐手为数不多。

二、国内电子、电声音乐的发展回顾。

1.电子音乐

1984年,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首次电子音乐会,演出了谭盾、陈怡等人的作品,它标志着电子音乐正式登场。在之后多年的发展中,有更多的作曲家加入了电子音乐创作队伍,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,有些还荣获了国际性大奖。如,《呤-为低音笛和电子音乐而作的交响音诗》;《太—2 号》(获得法国第21 届布尔热国际电子音乐节作曲大赛第二名)等;这些创作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电子音乐的创作实力和水平。

还有一些是尝试与本民族题材紧密结合,并取得成功的作品,如,《脸谱》,就是以京剧为背景,用电子音乐的技法和表现方式,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体现了全新的理念,展示了全新的技术,得到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评价,在探索电子音乐和民族化结合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。

文章来源:《电子设计工程》 网址: http://www.dzsjgc.cn/qikandaodu/2020/1012/692.html



上一篇:电子的量子跃迁
下一篇:第十七届卡西欧全国电子键盘大赛开启未来玩酷

电子设计工程投稿 | 电子设计工程编辑部| 电子设计工程版面费 |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发表 | 电子设计工程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电子设计工程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